聚焦钛白
环保催生钛白粉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时间:2013-09-17 信息来源:www.titanos.cn
据悉,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中国涂料工业协会钛白粉行业分会将于今年10月之前组织完善定稿《钛白粉行业准入条件(修订版)》,该准入条件对行业排污标准将提出严格要求,技术落后的小产能的关停将进一步延续。分析人士认为,新的行业准入政策的实施将加速行业兼并重组的进程。
尽管钛白粉行业在技术升级方面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是来自社会以及政策层面的压力显然没有留给钛白粉行业太多的拖延时间。
数据显示,在我国60多家钛白粉生产企业中,产能超过10万吨的仅5家,行业集中度低。而长期以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又造成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即低端市场产能过剩,而高端产品则主要依赖进口。低端市场恶性竞争,加之下游需求长期不足,使得国内钛白粉行业价格持续低迷,利润大幅下滑,企业运行艰难。此外,近期频频曝光的污染问题使钛白粉行业遭到外界质疑。
但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近期频频曝光的污染问题虽然给钛白粉行业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却可倒逼行业转型升级。
据悉,面对连续曝光的钛白粉企业污染物排放超标事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考虑出台相关环保政策。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相关环保政策的收紧,钛白粉行业将迎来一次环保技术升级大潮,进入去产能化时代,行业集中度将明显提升。“在环保政策的驱动下,行业集中度将提高,整个钛白粉行业会向更加环保的氯化法生产线转型,同时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也会相应地进行升级改造。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回暖,钛白粉行业也会走向复苏和繁荣。”朱翔表示。
分析人士表示,国内钛白粉企业面临着市场和环境的双重压力,生存非常不易。钛白粉行业进行环保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已迫在眉睫。
据了解,钛白粉生产工艺有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我国已是钛白粉生产第一大国,但受技术水平制约,98%以上的产能还采用的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就弃用的硫酸法工艺。而采用硫酸法生产钛白粉,每吨钛白粉需消耗新鲜水100-150吨,综合能耗约1.6吨标准煤,同时约产生浓度20%的废硫酸8吨、酸性废水100吨、废渣8吨,以及含二氧化硫、酸雾和粉尘的废气2.5万立方米。以可比口径计算,国内钛白粉行业每万元产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是化工行业平均水平的3.85、1.03、2.13倍,是全部工业行业相应指标的3-8倍。而采用氯化法生产的钛白粉能耗要小得多,而且在某些产品指标上还要好于采用硫酸法生产的钛白粉。
目前我国有60多家钛白粉生产企业,但是只有锦州钛业等为数不多的2-3家企业拥有氯化法生产线。因此,改造现有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在我国60多家钛白粉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大多数,而在污染物排放方面,这些中小企业却是绝对的主力。曾有专家透露,在广西、四川等钛白粉主要产区,一些小型钛白粉企业存在环保不达标问题,有的甚至在夜晚进行排放。
虽然与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在环保方面表现相对较好,但是钛白粉大企业排污超标的问题也是屡见不鲜。例如,2012年南京钛白就先后两次因为环保问题被罚款,2013年借壳上市前也曾被环保部门通报。钛白粉行业的环保技术改造迫在眉睫。